从Vito II到Vitomatic IIa——福伦达旁轴的黄金年代(2)

转载  作者 grayknight承前启后——Vito II(1949-1954)
1945年后,位于Braunschweig的福伦达两家工厂先是被攻占城市的美军第九军接管,并在随后的四国势力范围划分中落到了英国人手里,为占领军承担了一些光学器材制作与维修业务,同时,几乎是从一片废墟中爬出来的德国相机工业也以奇迹般的速度浴火重生,并迅速从怎么吃都吃不饱的战争暴发户美国市场获取了足够壮大发展的出口利润,此时,面对如火如荼的市场竞争及ZEISS IKON、KODAK、AGFA等大大小小的各路诸侯,福伦达战前设计的唯一一款135旁轴——VITO折叠机已不能确保其市场地位及份额,因此,1949年,Vito II的诞生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相对于原型的Vito,Vito II的折叠机构及机身主体并未有大的变化,改动主要表现在:1、原先突出于机顶的0.5X取景器两侧抬高,与过片轮及回片轮平齐,这一特有洗练风格在日后的BESSA及Prominent系列上均得到延续;2、搭载了改良设计,更适合彩色摄影需要的Color Skopar 50/3.5镀膜镜头(初版仍然是原VITO上的Skopar 50/3.5镜头),反差及锐度得以进一步提升;3、加入了过片联动机构,如果没有正确上卷,则快门无法释放,这一设计初衷原本是避免新手装卷不当白忙活一场,并在其后的福伦达旁轴系列得以继承,但复杂设计也导致了一定的故障率,保养不当的话容易出现胶片齿轮孔拉不动转轴的缺陷。4、快门释放机构由原先折叠门上的独立长条变成了普通快门钮,并单独设置了快门线螺孔(初版仍然为长条设计);5、第二版上取景器旁增设了热靴固定桩,方便加装代号333/23的独立热靴附件;而在第三版上,干脆直接在机顶左侧安装了固定热靴。Vito这个名称源自拉丁文中“活力旺盛”的含义,寓意了年轻人可以简便上手的市场定位,总体而言,Vito II代表了福伦达折叠系小巧轻便美观的特色,并在细节实用功能上有所改进,因此全系列总产量达180000台之多,算是普及系列里的一颗摇钱树。按照搭载不同型号快门的方式(5种Pronto及Compur快门,最高快门速度有200、300、500的区分),售价在126-156德国马克之间。

福伦达特色的蓝色包装盒,风格很是简洁好看,挺有那么点贵族气,50年后到了COSINA手里,包装盒却统统变成了草绿色….

Vito II的计数器回位拨轮平时藏在一个小拨片下面,换卷的时候扳开

机舱内左边的那根传动轴,与胶片齿孔联动,如果没有正确装卷,则不能上弦

Color Skopar 50/3.5的成像一点不象传统印象中的TESSAR风格,反差并不强硬,反倒灰阶绵长,拍黑白是颗好头

Color Skopar 50/3.5的专利申报图

Vito上的Skopar 50/3.5剖面图

给毒镜头投稿

给毒镜头投稿:

镜头测试样片的量还是太少了,如果大家有老镜头新镜头的测试照,使用心得、评测报告、以及您自己觉得满意的照片,都可以投稿给我们,我们可以在网站和公众号发布,您可以微信投稿或者点击上面的图片给我发邮件,内容为样片、您的介绍、个人介绍、器材简介等。希望大家能多给我们一些帮助和支持。(点击马上投稿>>>

毒镜头资料共享库



关注毒镜公众号获取毒镜头资料共享库网盘链接
如果失效大家给我留言,资源随时更新。


7 年 ago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