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Vito II到Vitomatic IIa——福伦达旁轴的黄金年代

探路者——Vito BR(1958-1960)
Vito B的热卖推动了福伦达在固定镜头旁轴上的进阶之路,在大眼款的基础上,很快衍生出了Vito BL与Vito BR,前者在机身右侧加装了时髦的硒光测光表(1958-1960,105500台),后者按照字面意思,自然是加装了Rangfinder的联动测距版本。Vito B设计之初曾经考虑过装设非联动的测距系统,但综合成本考虑后并没有付诸实施,在Vito B牢牢占据市场之后,更高端的市场空白需要填补,加上大眼版本机壳拓展了足够的空间,因此实像时联动测距系统的装设便成为顺理成章的事,今天来看,即使对大部分老手来说,没有准确测距的拍摄也几乎是难以想象的事,最简单的黄斑对焦或许在某些人看来都是畏途,但在当时而言,估焦和估计曝光能力却是连家庭主妇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玩机条件,测光表和测距器,都是比较奢侈的功能,也使2.8光圈的优质镜头威力得以最大的发挥,1:1的取景器,完善的机械设计都使其如虎添翼,从实用角度来说,Vito BR即使在50多年后的今天都足够强大(尽管其主要指标和国货205倒是挺类似,但制造工艺却相差了一个世纪…),Vito BL的测光表都已经自然老化的差不多了,Vito BR的测距器却貌似可以再用上50年,缺乏保养的黄斑可能会有变淡的趋势,但清洗过后便会恢复如新,当然对焦黄斑有点小,这点用起来需要有个适应的过程。没有测光表的Vito BR外观极其简洁流畅洗练(貌似有不少人和我一样挺讨厌老式测光表缺乏质感的丑陋测光窗),从工业美学角度几乎无可挑剔,并且具备了一切实用功能与精湛工艺,加之产量只有11100台,因此二手市场价格甚至超过了后来装设Ultron头的Vitomatic IIa这一时期的“蓝盒子”上已经没有特定相机型号的标注,反映出这个家族的“人丁兴旺”

Color Skopar 50/2.8是一颗非常值得玩味的镜头,与Ultron相比,真是便宜大腕的要命,也是我个人推荐的把玩首选头,有时候刻意追求高端似乎也没什么必要,好比街边张阿姨的馄饨摊,很平民,很好吃,下班路上来一碗,很过瘾………总之这颗小头廉价不廉质,以今天的标准看也没什么好挑剔的,用好了会让人大吃一惊

Vito BR的前身,1958年的一款试制版Vito B,只是装了一个独立测距器,与调焦并不联动

巅峰时刻——Vitomatic IIa(1961—1963)
Vito BL与Vito BR的同时存在使那些不差钱的消费者犯了两难,测光和测距,鱼和熊掌该要哪个呢?没关系,继改进了测光读取方式的Vitomatic I/Ia之后,德才兼备的Vitomatic II也推上了前台,然而,1961年Vitomatic IIa的登场,不仅仅是福伦达的里程碑,也是德系固定镜头旁轴的真正巅峰时刻,无论从性能指标还是细节设计,都已达到自身亦难以超越的状态,在此之前,福伦达的小旁轴们空有优良的设计与做工,却缺乏高人一等的硬件指标,而在此之后,无论是制作工艺还是性能表现,整个福伦达家族都走上了减配减价的不归之路。言归正传,IIa相对于II,外观上几乎难以分辨,字母“a ”代表机顶的有机玻璃测光指针窗高出了II型几毫米,方便在暗光环境下更好的采光与读取,全系标配最高1/500的Prontor快门,另外,售价高达439马克的高配版本装上了改良设计的Ultron 50/2镜头,拥有极其优异的光学素质。Vitomatic IIa总体设计延续了自Vito B以来所开创的整体风格及经市场考验的优良细节,直观易读的测光指针在1:1的取景器中得以显示,可以做到眼不离取景器快速设定准确曝光值,起到近似于快门优先的操作效果,完善复杂的设计加上大口径的镜头导致IIa的重量达到空前绝后的780克,与之相比较,最初的Vito B重量仅440克。尽管某些细节做工与材质相对于50年代的产品有所退化,但用今天的标准来看,仍然堪称精良。Vitomatic IIa总产量达约20万部,少量配备Ultron 50/2的版本因其50年不变的实用性、把玩个性与收藏意义而在二手市场价位居高不下,但如果只是一般玩玩,便宜很多的Color Skopar 50/2.8版本也足以让人体会到老福伦达的魅力所在。

当时所有福伦达相机的初始包装是在蓝盒子外面还套有一个马粪纸盒子,在运输中起保护作用,当然现在保存下来的此种外盒已寥寥无几,IIa的皮套也是这一系列中最为精美的,包上了镀铬边

IIa顶部略有凸起的测光窗,是与II型的最主要区别

Color Skopar版与Ultron版IIa对比

IIa的宣传广告,注意拍摄者是双眼都睁开的

IIa的内部工艺

IIa的取景器,又大又亮,黄斑与测光指针一应俱全,在那个年代的旁轴系统中堪称完美

继IIa之后,福伦达又陆续推出一大票诸如Dynamatic/Vito C/Vitoret等等系列产品,其间各种版本的关系更是错综复杂的一塌糊涂,这一时期的产品,受大量日系相机的严重市场冲击影响,改走廉价低质路线,档次越做越低,做工、品质、性能均严重缩水,再也难以见到让人眼前一亮别具匠心的细节设计创意,廉价的3片3组Lanthar头大行其道,单反Bessamatic/Ultramatic系列也并不成功,一系列的挫败使1756年诞生的老牌帝国主义福伦达就此玩完,接着就在Zeiss Ikon/Rollei手里苟延残喘了十来年,跟谁谁倒霉……其实福伦达的命运也是当时整个德国相机业困境的一个缩影,市场决定了其高人工,技术保守,设计复杂的特质注定要走向消亡。现如今品牌落到了Cosina手里,工厂留在了Rollei处(此前Rollei一直没有像样的镜头制作工厂)。至此,算是“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文中这些小机器,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岁月洗礼,得益于良好的制作材料与工艺,流落在二手市场的绝大部分仍可正常使用,常见的小问题无非是慢门不准,黄斑变淡等,在适当的保养下很快便可以恢复青春,如果再懂得一些老机器的使用技巧和软肋所在,扬长避短,完全可以拍出丝毫不逊色于现代机镜的高品质图像,且成像特色别有一番风味。如今得益于数码大潮的冲击,拥有它们的代价通常只是朋友相聚一餐火锅的价钱,可以说是好玩不贵,得到与付出完全不成正比。设想一下在某个慵懒的午后,抚摸过冰冷的金属外壳,慢条斯理的调整光圈快门,精心对焦(估焦)与构图,并且耐心假以时日冲洗,如此这般方能得到一张满意的照片,其中的成就感与摄影玩味确是今天一扫一梭子的数码摄影所完全无法体验到的。

Vitomatic IIa Color-Skopar 50/2.8

Vito B Color-Skopar 50/3.5

Vitomatic IIa Ultron 50/2

给毒镜头投稿

给毒镜头投稿:

镜头测试样片的量还是太少了,如果大家有老镜头新镜头的测试照,使用心得、评测报告、以及您自己觉得满意的照片,都可以投稿给我们,我们可以在网站和公众号发布,您可以微信投稿或者点击上面的图片给我发邮件,内容为样片、您的介绍、个人介绍、器材简介等。希望大家能多给我们一些帮助和支持。(点击马上投稿>>>

毒镜头资料共享库



关注毒镜公众号获取毒镜头资料共享库网盘链接
如果失效大家给我留言,资源随时更新。


7 年 ago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