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组照片体现出胶片摄影的魅力和展示胶片特有的质感,比如人物的沧桑感,蔬菜上淡淡的光泽,都很有味道。特别是他喜欢逆光拍人,能把人的立体感和皮肤质感拍得很到位,这得益于他的冲洗技术。他冲洗出来的作品保留了很丰富的层次变化,可以看到很多细微之处。 虽然题材简单日常,但通过胶片呈现,显得很有艺术感。图片的灰度变化非常丰富,真能感受到胶片的迷人之处。胶片的光影语言确实很有韵味。
作者花了大量时间学习并掌握冲洗技巧,目的是丰富图像的灰度层次。充分利用胶片本身的质感特点,可以使细节与质感更丰富,这个过程也大幅度提升黑白摄影的理解。
作者 :海南 林进安,他最喜欢使用黑白胶片,在海南儋州街区寻找拍摄素材。他追求胶片独特的质感表现,善于运用逆光表现光影,作品气氛厚重。近些年小林一直坚持传统胶片方式创作。
拍摄器材:徕卡35 2.8小八和福伦达75 .15 Xpan
胶片:柯达5222(DOUBLE-X)
冲洗:atomal49
柯达 DOUBLE-X 背景历史
柯达在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发布了 ISO 200 Super-XX 胶片;这是柯达的旗舰产品,高速(当时)黑白 一直到 1954 年 Tri-X 发布。Tri-X 发布后,Super-XX 不再以卷状形式停产,仅以单张形式提供,直到 1992 年最终停产。
20 世纪 50 年代,柯达电影部门致力于改进 Super-XX 的原始配方,并消除了胶片原始颗粒的大颗粒缺点,变得更细腻。 1959 年,柯达 Double-X 5222 诞生,成为我们今天所知的迭代版本,此后几乎没有大的版本改进。
使用经典柯达 Double-X 胶片拍摄的一些知名电影包括:
《愤怒的公牛》(1980)、《辛德勒的名单》(1993)、《天堂陌生人》(1984)、《记忆碎片》(2000)、《卡夫卡》(1991)、《皇家赌场》(2006)、《我不在那里》(2007)、《杀死比尔》 1 (2003)、曼哈顿 (1979)、灰姑娘男人 (2005)、阿费林! (2015)、弗朗茨(2016)、美国恐怖故事(2011-2017)等等。